失落与坚韧——那个泪水浸湿泥土的少年,如今是否安好?
在漫长的岁月里,多少往事早已风化成尘,消失在记忆的缝隙中。然而,总有一些瞬间,仿佛被时间定格,穿越了岁月的尘埃,依然清晰可见,仿佛就在昨日。那一幕,便是一个少年跪在继父坟前,眼泪与泥土交织,泣不成声。
这张照片,时隔多年仍在网络上流传,撩动了无数人的心弦。照片中,13岁的韦仁龙跪在那块简陋的坟头前,双手紧紧抓住坟头旁的野草,泪水早已湿透了地面。他眼中闪烁的悲伤,似乎要穿透这片黄土,直达那已然消逝的过往。李小萌在视频中举起这张照片,眼眶微红,她用哽咽的声音说:“还记得这个跪在泥地里哭到颤抖的男孩吗?”
这张泛黄的照片,曾令无数人潸然泪下。时光追溯回2001年,广西河池的深山中,年仅一岁的韦仁龙便失去了父亲。母亲改嫁时,提出唯一的要求是:“必须接受这个孩子。”于是,继父韦双锦,拿起半包烟,默默坐在门槛上,思量片刻,终于点头答应。这个平凡的决定,悄然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轨迹。
展开剩余75%然而,命运似乎总是不留情面。2008年,母亲因癌症离世。继父韦双锦用手擦拭泪水,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。在那时,他紧紧抱起年仅7岁的韦仁龙,带着他踏上了前往海南的绿皮火车。“爸带你去打工,攒钱供你读书。”这句话带着坚毅与无奈,却也透露出继父对未来的希望。他们租住在一间简陋的铁皮屋里,每月租金仅需80元。白天,韦双锦在工地搬砖,晚上则把孩子关在屋里,托房东给他送点吃的。小仁龙在屋内孤单地生活,踩着凳子,试图煮些稀饭,却被烫伤了手;他捡拾塑料瓶换钱,常被收废品的老头骗走。这样的生活,深深烙印在他的成长过程中,成为了无法逃避的记忆。
2013年秋天,12岁的韦仁龙正在读六年级,突然接到医院的电话。继父病重躺在病床上,眼神疲惫,却依旧从枕头下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存折:“里面有3000块,是给你读初中的。”话未说完,监护仪的急促响声打断了他的声音,继父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。年幼的韦仁龙抱着继父冰冷的尸体,悲痛欲绝,哭声如同炸雷,惊飞了窗外的乌鸦。
葬礼上,亲戚们开始争论谁来照顾这个孩子。韦仁龙紧紧攥着继父的遗像,忽然跪在坟前,虔诚地磕了三个响头:“爸,我去读书了。”他背起破旧的书包,走向了学校。书包里,装的是他捡垃圾时攒下的127块3毛钱——那是他为自己未来所准备的“棺材本”。
“那时候他每天只吃一个馒头。”韦仁龙的班主任回忆起那个瘦弱的孩子时,声音哽咽。某一次,他在操场上捡到了剩饭,班主任心疼地上前关切,韦仁龙却笑着说:“叔,我饿了就看书,看着看着就不饿了。”他的床头堆满了《平凡的世界》《活着》这些书,书页间夹着他自己采摘的野菜标本,那是他上山找食物时做的“食谱”。一边是艰难的生活,一边是对知识的渴望,韦仁龙的坚韧与自强,令人动容。
2014年,生活的转机终于到来。邻村的扶贫书记走访时,看见韦仁龙正在啃一个已经腐烂的苹果。扶贫书记连夜联系了电视台,节目播出后,爱心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入学校。香港的一位企业家甚至直接捐赠了2万元。尽管如此,韦仁龙依然没有放弃自己,他每天放学后依旧会翻垃圾桶,寻找能吃的东西。他说:“不能全靠别人,我得自己争气。”
2020年,高考后,有关韦仁龙“707分上北大”的消息在网络上广为流传。李小萌在视频中轻轻摇头:“不管是不是清华北大,这孩子早就给自己挣来了最硬气的活法。”然而,五年过去,关于他的消息再度成为谜。有人在深圳的电子厂见过与他相似的身影,也有传闻说他回到了家乡,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。
“如果见到他,请告诉他:你继父要是知道你现在过得好,肯定在下面笑得合不拢嘴。”李小萌在镜头前轻轻抹去眼角的泪水,仿佛在对这个久违的孩子说话。评论区中,曾经捐过款的好心人,曾经被韦仁龙感动的观众,都在呼喊:“韦仁龙,你在哪里?”
这个少年,曾在坟前泪如雨下;他所经历的苦难,几乎让人无法想象。但正是这些苦难,塑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与不屈的精神。在这个世界上,每一滴泪水背后,都有一种渴望:渴望突破困境,渴望站立在阳光下。
无论韦仁龙如今身处何方,无论他是否还在拼搏的路上,他早已用自己的方式,告诉了世人什么是真正的坚强。愿每一个曾因困境而泪流满面的孩子,都能像韦仁龙一样,在困境中挣扎,在苦难中奋起,迎接属于自己的明天。
愿世间所有的泪水,都能在努力过后,化作最美的笑容。
发布于:山西省股票配资网站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